当前位置:首页 > 考公攻略

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考研(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职业发展需求以及逃避就业的心理都是推动大学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

作者: 日期:2025-03-19 17:16:40 浏览: 分类:考公攻略

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考研

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考研(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职业发展需求以及逃避就业的心理都是推动大学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分析, 近半数大学生愿意考研。具体数据如下:

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

根据2023年的数据,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74万,这一数字相比前一年增长了21%左右。同时,预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87万,因此预计报名考研的人数将接近500万。

考研意愿比例:

数据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有过考研意愿,近七成在大学前就有此想法,超六成不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超九成认为跨专业考研难度大,"想找一份更好工作"成考研主因,就业前景成考研主要看重方面。

考研意向:

武昌理工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9.4%的大学生表示不想考研,18.3%的大学生暂时还没想好,22.3%的大学生表示很想考研。这表明,超2成大学生有强烈考研意愿。

考研率:

从2017年到2019年,全国应届本科生选择考研的比例分别为29.4%、33.9%、38.0%。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增至17.6%。

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毕业生规模达到1158万,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企业,尤其是金融、互联网、教育等行业,将硕士学历作为招聘的基本门槛。超过60%的高薪岗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考研依然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个重要选择,尽管考研人数和比例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是逐年上升的。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职业发展需求以及逃避就业的心理都是推动大学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因素。

感觉读者对于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考研需求较高,下面小编根据读者对于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考研这方面的需求,感觉读者对于下面这篇文章也感兴趣,希望读者也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公和考研哪个难度大,这个问题 无法一概而论,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难点和挑战。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比较:

竞争激烈程度

考公: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热门岗位,可能有多达上千人竞争同一个职位。根据数据,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比通常较低,例如,一个普通公务员岗位可能有几百到上千人竞争。

考研: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但相对来说,名校的研究生竞争更为激烈,但每年至少有一次上岸机会。考研的招录比相对较高,题目难度较大,但只要努力,过线是有可能的。

考试内容和难度

考研:考试内容多(公共课+专业课),难度较大,尤其是专业课,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大量知识。考研题目通常涉及大学知识,且考试时间较长,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

考公:考试内容相对较少(行测和申论),但难度不低。行测部分考查综合能力,题量庞大,时间紧张;申论部分考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考公的题目类型多样,且解释权和解释权归出题老师所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备考时间和机会

考研:备考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考研的机会相对较少,一年只有一次机会。

考公:备考时间较短,通常2-6个月可以学完所有内容。考公的机会较多,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如国考、省考等)。

心理压力

考研:考生需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但相对来说,不会像考公那样面临面试被逆风翻盘的风险。

考公:除了学习压力,考生还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面试环节的心理压力较大。

建议

选择考公还是考研,取决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

如果喜欢体制内的安稳生活,且希望有较高的通过率,考公可能更适合你。考公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一旦上岸,工作相对稳定。

如果希望在学术或专业领域深造,或者希望有更高的学术成就,考研可能更适合你。考研虽然难度较大,但成功后的职业发展前景通常较好。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心理建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