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指导

什么院校考研有歧视(临考前换专业书等行为影响一志愿考生的表现)

作者: 日期:2025-03-16 22:44:21 浏览: 分类:留学指导

什么院校考研有歧视

电子科技大学:

存在学校歧视和复试占比高的问题,录取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复试前能否拉拢到一到两个老师。

郑州大学:

对本科出身不好的同学不友好,不保护一志愿,且材料与化工专硕的调剂比一志愿上线人数还多。

什么院校考研有歧视(临考前换专业书等行为影响一志愿考生的表现)

苏州大学:

由于城市吸引力和本土大学少,报名人数超级多,竞争激烈,分数虚高,性价比不高。复试线高,最终录取结果看排名。

上海大学:

报考人数巨多,某些专业的报录比极高,如新传专业报录比达到32:1,调剂时对非985/211/双一流学生不友好。

辽宁大学:

文学专业一志愿考生无一达线,倾向于调剂生源。

兰州大学:

出了名的本科歧视,喜欢调剂生源,临考前换专业书等行为影响一志愿考生的表现。在调剂时更倾向于选择985/211院校的考生,双非院校的学生调剂成功的几率较低。

宁夏大学:

存在严重的压分现象,专业课150分满分,该校可能只给学生打出10分左右。在考研过程中会压低专业课分数,导致没有达到复试线的学生在调剂环节处于不利地位。

西南财经大学:

该院校专硕复试比例高达7:1,意味着如果过线人数超过1000人,最终录取人数仅为147人,这种高复试比例可能导致一些分数较高的学生因比例过高而被筛选下来。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这些学校在复试过程中非常晚,可能通过临考前换专业书等手段来影响一志愿考生的表现。

江南大学、广西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

这些学校不保护一志愿,可能会刷掉一志愿分数一般或本科院校一般的学生,留出名额给高分或名校的调剂生。

南京理工大学:

倾向于招收本校和985落榜生,专业课不压分,但是初试总分比较高+复试稍有不慎容易沦为炮灰。复试线不高,但复试比很高,一般在1:1.5。

武汉大学:

歧视双非院校,并且武大一些热门或者是优势学科专业的复试线也相对来说较高,考研难度较大。

合肥工业大学:

有报道称,学校更倾向于招收本科在985/211院校就读的学生。

江苏某985高校:

对非本校本科生的限制严格,存在对考研生歧视的现象,以及不友好的考研环境。

这些学校和专业的歧视现象可能会影响考研学生的录取机会和复习策略,因此建议考生在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时,要详细了解各院校的招生政策和历年录取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感觉读者对于什么院校考研有歧视需求较高,下面小编根据读者对于什么院校考研有歧视这方面的需求,感觉读者对于下面这篇文章也感兴趣,希望读者也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成绩差距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复习效率不高

考研和高考一样,是选拔性考试,复习效率至关重要。很多考生虽然看似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复习效率不高。高效复习需要心无杂念和充足的睡眠。

选择不恰当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在考研中。如果基础不好,通过一年的复习很难弥补基础差的问题。选择院校、地域和专业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盲目选择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

不可控的外在因素

考研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如信息搜集、专业课题目难度、体力、本科院校出身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考生的表现,导致分数差距。

专业难度和竞争程度

不同专业的知识难度和考试难度不同,导致考试成绩存在巨大差异。此外,不同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影响分数差距,人口密集的专业分数往往较竞争激烈。

学科门类的影响

考研后的就业前景、学科门类的影响等也会使得不同专业考生的应试心态和实力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分数差距的存在。

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

考生在记忆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考研成绩。

学习方法不同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率也会影响考研成绩。有些人可能更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有些人可能因为缺乏专注力而无法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学习环境和心理因素

备考环境对考研成绩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图书馆备考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周围的学习氛围而更加专注,而在家里备考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干扰。此外,考研过程中的焦虑和压力也会影响考生的表现。

复试表现

复试分数在研究生录取中占有重要比重,不同学校的复试标准和流程也会影响最终录取结果。有些学校可能更看重复试表现,而有些学校则更看重初试成绩。

院校差异

不同的院校在教学资源、学习氛围和考研支持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考生的考研成绩。例如,一流院校的考生由于起点较高,竞争虽然激烈,但含金量也更高。

综上所述,考研成绩差距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复习效率、选择恰当性、外在因素、专业难度、学科门类影响、记忆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心理因素、复试表现以及院校差异等。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以提高考研成绩。

TAGS: